民族企业的共同理想: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文章来源:作者:发表时间:2020-12-09 17:07

“中国制造"是发达国家企业利用中国的劳动力、原材料等资源 优势来获取收益的一种模式。 虽然我们已经成为制造大国,但我们并不是制造强国,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自有品牌,我国绝大多数产品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产品附加值低:同时大规模的低端制造使我国在资源和环境方面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中国创造"则是依靠 人力资源或者靠智力资本获取收益的一种模式。 企业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有技术创新的能力,有己独立的品牌和生产能力。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是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战略。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途径

1.树立创新意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创造就是创新,创新是企业生存与持续发展的动力和不锡的源泉。

首先,要树立创新意识,不能再停留在对国外先进技术产品的简单模仿上,改变只赚取微薄加工费的状态,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其次,要建立起科技创新的机制。鼓励科技研发;

再次,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大力推行人才战略。通过政府的引导建立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的联系。要把产、学、研紧密地连接 起来,做到不脱节,使科技创新体系内各个要素互动,从而构成- -个有机的整体。让人才能够尽其所用。

 

2增强品牌意识。创立自主品牌。美国营销大师阿尔里斯说.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经济是建立在品牌之上的,面非建立在商品之上的。积极实施品牌战略,精心培育品牌,着力营造品牌.提高品牌价值,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知名品牌。

首先,品牌建设来自于技术创新策略,只有进行自主研发和生产工艺改造,中国企业才能杜绝产品研发上:抄袭国外造成产品同质化。缺乏竞争力的现象出现,打破外资品牌的茶断。

其次。打造业界标杆策略。企业打造品牌-定要在生产、经营、服务各环节严格遵守国际规范,积极地面对国际技术标准以增强品牌竞争力。

 

3.要加强品牌建设培养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最后,要重视多种品牌塑造模式。不但要重视招高、广告。宣传、公关、销售,而且还 应重视企业的一. 切内外行动要素,包括: 企业家言行、人员招聘和培训。企业制度建立和健全。企业文化建设。产品研发。销售模式。公关活动等。

 

4.加大国家政策的引导扶持力度,为“中国创造”提供- -个良好的环境。首先,政府要保护知识产权。专利和技术,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保障体系。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创造具有激励能力的外部环境。其次,应加强税收优惠政策对技术创新的刺激作用。给予具有核心技术的民族企业税收方面的支持;最后,从制度安排角度,应尽量清除投融资活动中参与各方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交易成本过高的问题,建立完善高效的投触资体系,发展多层次现代金融体系。为中国创造提供资金保障。通过产权制度的安排,企业治理结构和法律的完善,增加不道德行为的成 术。实现参与各方利益的相容成- -致。

 

5.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一方面必须优化现有的声业结构。采取有力的措施促进科技进步,支持自主创断,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高效益的新兴产业,建立符合国际产业发展趋势的声业结构:另-方面要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抢占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生产环节。加强优势产业的技术含量,对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实现优势产业结构自身的升级:此外,还要走绿色生态,质量安全和循环经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广”资源综合利用和废物资源化技术等。

 

6有效应对国际贸易塑垒。一方面政府应加大交沙力度和谈判,反对歧视性贸易。加强对企业的监督、指导和协调,规范出口企业行为制止低价倾销,引导市场多元化战略,全方位开拓国际市场、开 拓新兴市场。另- -方面。企业应该积极应诉。调整投资战略,充分利用WTO个端解决机制。

 

中国企业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既婴立足f当前的具体情况,解决好面临的问题,又要着力考虑今后的可持续发展,走好“中国创造"之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符合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方针政策,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